吉林省第二实验远洋学校
共 6 讲 140分钟
基于当今中国教育面临的时代背景,国家要培养有理想、有本领、有担当,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。
社会的发展,人才的需求方向发生了本质的变化,以前要求知识,现在要求素养,素养决定一个人的人生高度和深度,决定一个人的生活品质和品位,教育部在《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》中,明确把核心素养的内涵界定为“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”。
“深度学习”是指在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、全身心投入、获得健康发展的、有意义的学习过程。在此过程中,学生在素养导向学习目标的引领下,聚焦引领性学习主题,展开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与活动,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,体会基本思想,建构知识结构,理解并评判学习内容与过程,能够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,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、高级的社会性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,成为既有扎实学识基础、又有独立思考能力,善于合作、有社会责任感、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、能够创造美好未来的社会实践的主人。
要提供有价值的教学任务激发学生的兴趣;课堂组织内在连贯一致,具有足够的连贯性;建立积极的学习环境;促进深度学习。
建立数学直观是非常重要的,在现代数学教学中,数形结合的教学是建立数学直观的有力工具。由于直角坐标系的发明,使得代数式与图形有机结合,将几何问题代数化。
初中阶段了解数学抽象,培养抽象能力很重要。抽象是思维的基础,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抽象能力,才可能从感性认识中获得事物的本质特征,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。这是一个获取的过程,这也是一个研究的过程。
爱因斯坦在《培养独立思考的教育》说“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。通过专业教育,他可以成为一台有用的机器,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。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,那是最基本的。他必须获得对美、对真、对善的鲜明的辨别力,否则,他——连同他的专业知识——就更像一只受过良好训练的狗,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。”
孙爱华,教育部“十四五”国培专家库成员,正高级教师,吉林省初中数学学科带头人,吉林省学科中心组成员。曾先后获得吉林省优秀教师、吉林省第七批拔尖创新人才、吉林省第十七批享受政府津贴专家(省有突出贡献专家)、吉林省教育科学“十四五”规划基础教育专家、吉林省师德标兵、长春市优秀大学毕业生、长春市五一巾帼标兵、吉林省首届教学精英、吉林省十佳教师、吉林省骨干教师、吉林省科研骨干教师、吉林省教学新秀、长春市课改典型教师、全国数学竞赛优秀指导教师、全国青年教师优秀课评比一等奖,首届全国课堂教学大赛特等奖第一名,首届长春市骨干教师论坛金星奖、长春市科研型名教师、长春市教研先进个人、吉林师范大学就业指导专家。
一、核心素养提出的时代背景
二、核心素养的意义
三、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观重建
四、核心素养导向的自主化策略
强调素养导向,注重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,特别是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,基于核心素养确立课程目标,遴选课程内容,研制学业质量标准,推进考试评价改革。
数学不仅仅是一种工具,他更是一个人必备的素养。数学素养并不只表现在他能解多难的题,解题有多快,数学能考多少分,关键在于他是否真正领会了数学的思想,数学的精神,是否将这些思想融汇到他的日常生活和言行中去。
强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,亲身经历知识发现发生发展的过程,形成丰富的体验;强调对教学内容的结构化,帮助学生全面把握知识内在联系;强调为学生创设适当的具有真实情境的活动,提供解决真实问题的机会,促进知识的实践转化和综合应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