泉州第一中学
共 3 讲 46分钟
在普遍使用新教材,进一步推进新课改的大背景下,高中化学课堂教学面临巨大的变革,如何进行课程的最优设计,如何更高效地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,是目前一线教师面临的难题。为了让教师们了解新教材、适应新教材,正确教育特别邀请骨干教师开启优质示范课之旅,展示新教材教学的示范教学,给予广大教师在教学上的一些参考。
本套课程立足新教材、新高考、新课标,课程充分贯彻新课改理念,选材新颖,贴近时代,教学设计新颖独特,教学内容清晰明了,课堂实录效果显著,帮助老师快速掌握新教材的整体教学体系。
石志新,福建省优秀教师,泉州市第二届教学名师,泉州市普通高中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,泉州师院兼职副教授,高中化学奥赛优秀教练。近五年来开设几十节省市级公开课和十几次省市级专题讲座;主持两个省级课题,同时参与多个国家、省、市级课题;《合成氨演示实验一体化设计》发表于《化学教学》,还有多篇论文发表于CN级刊物。长期任教实验班,连续两轮担任泉州一中高中特优班班主任,教育教学成绩显著。
一、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
二、弱电解质电离程度的表示
三、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
在一定条件下,弱电解质的电离达到平衡时,弱电解质电离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,跟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的比是一个常数,叫做电离平衡常数,简称电离常数,用K表示。
(1)概念:当弱电解质在溶液中达到平衡时,溶液中已经电离的电解质分子数占原来总分子数的百分数。 (2)表达式:α=[ n(已电离)/n(总)]×100% = [ c(已电离)/c(总)]×100%
(1)温度: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,温度升高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,电离度增大,电离平衡常数也增大。(越热越电离) (2)浓度:弱电解质浓度越大,电离度越小。 电离平衡常数的大小与溶液的浓度无关。(越稀越电离)